平埔移居
漢民開墾
日治時代
民國初期
工業時代
捷運來臨
 
 
 
 
 
 
 

捷運來臨

 

        由於台灣經濟發展快速,薪資所得提高,大部分的工廠往南設廠或遷移國外,大部分的工廠關閉,工廠形同廢棄。但在交通建設的前提下,民國72年關渡大橋的完工,民國72年有自來水供應,捷運淡水線在8612月底全線通車後,從淡水到台北火車站便大幅縮短到半小時左右,而且捷運不塞車、乘坐舒適的特性,造福不少的通勤族。淡水線的通車,讓許多購屋者趨之若鶩,紛紛逐捷運而居,也促成捷運住宅的興起,對沿線住宅房價影響深遠。因為竹圍地區鄰近台北市交通之便,大樓如雨後春筍的建立,人口大量的移入。五十年代的竹圍地區人口不到1000人,民國100年竹圍地區的人口約三萬五千人,增加了35倍的人口,是淡水區,人口成長最多的地區,約佔淡水的4分之1人口。

        由於人口大量的增加,竹圍地區並無下水道系統,所有家庭及工業污水,都流入,樹梅坑溪中,加上中上游有大型的養豬戶共五戶,豬隻合計上千隻,高爾夫球場將水源頭的水截取灌溉大片的草地,樹梅坑溪的溪水大量的減少,整個流域從吳仔厝以下地區都呈現高度污染的情況,越到下游,更是嚴重,樹梅坑溪已經完全死亡,沒有生物可言,又加上對於不當的政策如在樹梅坑溪上方加蓋作為公園或行道,沿溪居民的越界建物佔據河道,致使河道縮小,已經發生過多次的水災。

        原本供應居民農耕、飲水,溪中魚、蝦、蟹豐富的溪流,變成污濁惡臭的溪流,人人遠離,對於樹梅坑溪的觀念就是惡臭污濁,在颱風時又經常發生水災的河流,我們是否應該想一想原本清澈的溪流為何變成污濁惡臭,這些不是天然造成的,而是人為不當的開發與污染所造成的結果,我們應該深切的探討問題,解決污染的來源,讓樹梅坑溪回復原本的清澈溪水,讓魚蝦再回復生機,讓人們可以親近的溪流。

 
我們研究的成果願意與你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