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相關資訊 
1. 連結至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http://librarywork.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1/c28093245/index.htm
2. 連結至竹圍國小的備份網址
  fttp:163.20.52.71/stu634/2011mangrove/index.htm
2. 連結至竹圍國小的首頁
  http://www.cwps.tpc.edu.tw/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民國100年3月18日
4. 學校:新北市淡水區竹圍國民小學
5. 縣市:新北市
6. 老師:呂幸宜老師、陳建興老師、 邱瓊儀老師
7. 馮琪媛、張子芸、林緯祥、陳天富、楊佩羚、張雯、趙祐萱、張容瑋、林咏諭、許皓鈞、
            江其鴻、林征、周則均、黃冠勳、紀雨辰、范佳欣
8. 他們的年紀是:11~12
9. 專題研究計劃聯絡E-mail信箱:c28093245@yahoo.com.tw

、專案研究計畫總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環境問題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紅樹林在全世界的面積在1980年約4000萬公頃,因為經濟開發、環境污染、養殖漁業的衝擊,三十年後紅樹林的面積只剩1400萬公頃。台灣紅樹林面積根據相關研究最多時約有1000公頃,經濟建設優先、生產養殖、環境污染的情況下在2008年只剩300公頃。台灣紅樹林的面積相對於世界紅樹林面積顯得非常的小,但台灣紅樹林分佈區幾乎是紅樹林分佈的最北邊,其中以淡水河紅樹林分佈面積最大,有其地理,生態的特殊性,值得保育與研究,政府在75年設立淡水河紅樹林保育區,並設置相關法規保護,紅樹林在此面積不斷的擴大生長,成為生態保育、研究、教學、旅遊的重要區域。

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

主要保護對象:水筆仔
範 圍:新北市淡水區竹圍淡水河沿岸風景保安林
面積(公頃):76.41
管理機關:羅東林區管理處
設立日期:75.06.27

一、成立緣起
        淡水河與基隆河交匯後,接近竹圍的河段,長有許多的水筆仔,水筆仔是一種紅樹林胎生植物,生長於河口區域、淡鹹水交匯處,紅樹林濕地生態系主要的動物有螃蟹、魚類、蝦和水鳥,構成 紅樹林沼澤生態。由於過去對於水筆仔生態不受重視,紅樹林地區常遭非法佔用,傾倒垃圾、廢土,使棲地惡化,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為確保水筆仔生態的完整性,民國74年時,政府將其編入保安林管理辦法保護之 ,並於民國75年6月,農委會並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設置「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以確保水筆仔永續生存。

 
二、地理位置
       本區位於新北市淡水由竹圍禮至竿蓁里境內,(25° 9'42.79"北、121°27'0.61"東至25° 8'43.50"北、
121°27'25.41"東),距離淡水河出海口約5公里之淡水河北岸,北起鼻頭崙軍營西側,南至竹圍樹梅坑溪口附近為本區範圍,劃定面積 為76.10公頃,屬羅東林區轄管之區外保安林。全區為淡水河由上游挾帶泥沙堆積之河岸沙洲沼澤區,漲潮時有三分之二區域浸在水中,退潮時形成一條明顯河溝貫穿本區。 
 
三、環境概述
       本區近海,海風強勁,冬季受東北季風吹襲多風雨,年均溫為22.2℃,最低月均溫約15℃,最高月均溫約28.7℃。平均年雨量約2100毫米。海拔高度0~10公尺。無明顯乾季。本區為典型的河口生態系,植物相以紅樹林植物之一之「水筆仔」全區之70%,最為優勢,其他植物則可區分為苦林盤型、蘆葦型、白茅型與鹽地鼠尾栗型四種植物 。依調查本區植物共有11科21種維管束植物,大部份為專屬海邊鹽地或潮間帶生育地之植物,雙花蟛蜞菊、文珠蘭、馬鞍藤 、番杏、茳茳鹹草、鯽魚膽等。 民國69年遭受 魚塭養殖大規模的破壞後,經過嚴格的保護,紅樹林的面積由20多公頃成長為60公頃,成為台灣地區面積最大,且較完整的水筆仔純林。

四、生物資源
       本區為由水筆仔、彈塗魚、招潮蟹、水鳥等構成了的紅樹林河口生態系。本區位於河海交會處,因潮水漲退,淡鹹水混合,鹽度變化大,灌叢狀之水筆仔林攔截淡水河上游沖刷而來之有機物或垃圾,堆積腐爛後成為魚蝦蟹的食物,同時吸引成群水鳥到此覓食棲息 ,且本區恰位於東北亞鳥類遷移之路徑上, 根據調查紀錄本區鳥類(包括留鳥、候鳥) 多達63種以上,留鳥以磯鷸、翠鳥、小白鷺 、夜鷺為代表,候鳥與過境鳥則以小水鴨、 青足鷸、小環頸鳥、濱鷸、大白鷺、蒼鷺最常見。本區之水筆仔純林面積廣大,為水筆仔分布最北界全面積最大之純林, 紅樹林河口生態體系,更為生態教育與科學研究上極珍貴的資源。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1)對於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的研究 
         包括區域簡介 、設立歷史 、水筆仔由來 、面積變遷 、歷史紀載 、鳥瞰全景 。其中以鳥瞰全景由空中鳥瞰淡水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讓我們更了解紅樹林分佈的範圍及區域。
(2)對於紅樹林生態的研究
       包括定義分布、生育環境 、生理特性 、生態系統 、紅樹危機 、紅樹效益 、台灣紅樹 、水筆地位 、
      紅樹問題 、未來方向
(3)紅樹林的動植物研究
       
蟹類種類、鳥類觀察 、魚類種類、貝類探索 、及紅樹林鄰近的木本伴生植物 。       
(4)紅樹導覽
          依據我們長期的研究與觀察,共找出12個生態觀察點,每一個觀察點的區域特性、蟹類、鳥類、魚
         類、植物都詳細說明與記錄。
(5)教學推廣
        98年學校辦理紅樹林生態課程共有670人參訪紅樹林生態區,99年參訪紅樹林生態區共計712人。學校並建置紅樹林生態學習課程,及紅樹林生態學習網,推展紅樹林生態課程,並將紅樹林課程融入英語、藝術等課程中,並定期辦理生態室內外紅樹林生態課程,辦理校際聯盟提供其他學校校外遊學,及對於紅樹林生態課程對於學生的環境知識、態度、行為的改變成效研究。
(6)紅樹林教學成效研究
       
  本校實施紅樹林校本課程對於學生影響,設計紅樹林生態教學課程量表,在實施紅樹林生態教學前後,各測學生對於紅樹林校本課程,環境保育態度及環境經驗、行為量表,在教室課程2小時,校外教學3小時的教學活動後,學生對於紅樹林校本課程,環境保育態度及環境經驗、行為是否有改變,藉以探討實施紅樹林生態教學的成效。
(7)居名對於紅樹林的想法
       淡水紅樹林自然保留區主要在淡水區的竹圍里、八勢里、民生里、竿蓁里,這四個里為本校的學區,透過學生家長的問卷訪問,共發出367張問卷,一~六年級各兩班家長問卷調查,了解居民對於紅樹林的知識、態度、行為及想法,藉以提供本研究 對於紅樹林教育的方向參考,並提供相關研究單位及管理者參考。
(8)結論建議
       針對本次的 淡水河紅樹林生態探索出感想與建言,作為本校教學的方向,並提供相關管理者的參考。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是竹圍國小 自強分校一間電腦教室,共有二十部個人電腦與教師用個人電腦形成一區域網路,透過與台北縣網路中心連結的一條ADSL專線而連上台灣學術網路。平日電腦教室課餘時間,有開放給同學使用,ADSL專線的傳輸10M,但放學回家後在家上網。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一〉 資料蒐集:
 

       紅樹林的研究相當的多,我們在網路利用關鍵字查詢,相關的資料,並在國家圖書館網路系統查詢相關的論文與期刊,並閱讀有關紅樹林的生態書籍,其中以淡水河紅樹林自然保留區解說手冊對我們最有助益,另外我們也閱讀大陸的相關書籍如中國紅樹林(王文卿)、雷州半島紅樹林生態系統及其保護策略。

〈二〉 人員整合:

 我們參加學生共計16人、教師3人,我們將學生的能力、興趣、時間做最有效的分配,並由老師指導學生相關的研究。

組別

學生

指導老師

資料收集組

林緯祥、楊佩羚、張雯、 范佳欣

呂幸宜老師

網頁製作組

江其鴻、林征、周則均、黃冠勳

陳建興老師

訪問組

張容瑋、林咏諭、許皓鈞

邱瓊儀老師

生態調查組

紀雨辰、張子芸、陳天富、趙祐萱、馮琪媛

陳建興老師

      

   
   
6. 心得箴言:
 
(1)

紅樹林生態環境教育活動

 

             本校實施紅樹林濕地活動課程對於環境教育的影響,透過課程活動探討與學習,學生對於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改變,以達到環境教育的成效。實施紅樹林濕地教學活動讓學生對於濕地環境知識及興趣有顯著的學習效果,環境態度有正面影響,環境行為上有提升成效。經本次研究發現提升環境知識,可以透過教學活動學習達到預期的目標,但由於環境知識、環境的態度,轉而內化成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行為,並非短期的教學活動便可一蹴可及,則必須建立長期、完整的環境教育課程與內容,並將環境教育落實於生活中,方能達到環境態度與行為有效、正向的改變。

(2)

紅樹林濕地教學體認世界環境的變遷

 

    學校面對全世界最大的水筆仔純林、水筆仔的生態與潮間帶的生物,能把鄉土的生態環境做研究與瞭解,也能讓學生更愛自己的鄉里和居住的環境。透過實地的觀察與研究,以瞭解河口生態的特殊性及對環境的影響,並由濕地探索活動中引起學生對於生態環境重視,並擴展其視野至全球的環境問題,讓學生建立地球村的概念,世界環境問題,不是單一國家或地區的問題,而是全球人類過度的使用自然界的資源與環境的破壞,造成地球環境面臨崩潰的危機。

 


       

              

三、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1.

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作說明?
  專題研究是一種教學活動的新趨勢,它展現的教學意義與教學成果是多元的、深入的。
    〈1〉 教師專業
 

        參加此研究計劃促使老師成為研究小組的中心,透過不斷的討論與協同,老師能於活動中展現專長,並熟習專題研究歷程與技能,往後從事行動研究的專業能力,同時,在無怨無悔的付出過程中,提昇老師個人的專業形象與敬業精神。

    〈2〉 學生學習
 

        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強調學科間的整合與學科能力的實際運用,在老師有效的規劃下,學生的確能於實際的研究過程中,體驗到各科能力的結合與運用。且能夠能在網頁成完成後得到極大的成就感,我們相信這種成功的學習經驗,將有助於他們往後的獨立學習與增進學習興趣。具體學習成效如下:

1.社會科學習領域

藉由專題研究小朋友體認到紅樹林意義與價值,並透過紅樹林的研究與踏查學習到, 紅樹林的特性、生態特性,提升學生對於紅樹林濕地的知識、態度、行為改變。

2.自然與生活科技

經過的研究與實地踏查與研究,並透過研究的成果彙整有助於歸納、整理和分析推斷能力的培養。網頁的製作實際使用資訊科技且能體驗電腦在真正樂趣與成就感。

3.藝術與英文 針對紅樹林的美,並透過繪畫、彩繪等學習方式,提升藝術 層次,並與本校英語課程結合,學生以英語解說紅樹林生態導覽,增進英語能力及紅樹林的生態知識與解說能力。
3.國語文學習領域

實際採訪、網路對談、進度報告撰寫和最後網頁內容的充實,提供了聆聽、說話、閱讀及寫作能力全面整合。

4.十大基本能力

做一項研究工作必須要有多項的能力,透過研究工作學生可以學習與運用各種能力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長期做完一項研究工作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會有跳躍式的進步。將十大基本能力融入於研究中。這樣的學習活動提供我們一個驗證機會。小朋友在整個研究的歷程製作中,確實可以運用各項能力於無形。

   
    〈3〉 本位課程
 

       淡水紅樹林濕地是我們學校本位課程的重要單元,結合學校本位課程與研究主題對於學校本位課程有非常大的幫助,並使我們體驗到學本位課程。並將研究成果張貼於學校網路上,提供老師與學生一個鄉土教學的參考。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影像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數位相機 老師、學生 影像記錄
印 表 機 學校、學生 影像輸出
電腦 學校、學生 影像輸出
掃 描 器 學校、學生 圖像數位處理

聲音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錄 音 棒 老師、學生 聲音記錄

交通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汽    車 老師、家長 走訪探查
腳踏車 學生、家長、老師 走訪探查

聯絡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電    話 我們各成員家中、學校 平時的溝通聯絡
電    腦 學校、家中 聊天室、E-mail
手    機 老師、家長、同學 平時的溝通聯絡

資料收集整理方面

資訊科技 來源 用途
電    視 學校、家中 記錄片觀賞
電    腦 學校、家中 學習、上網、資料蒐集
報    紙 家中、圖書館、學校、師長 資料蒐集
書    籍 圖書館、學校 資料蒐集
圖 書 館 學校、國家圖書館 資料蒐集
網路硬碟 google、奇摩、學校 資料備份
DVD 學校、家中 影帶播放
電腦軟體 學校、家中 圖像處理與網頁編輯

電腦軟體:

軟體名稱

用        途

Ulead Photo Impact 11 圖像製作與處理
Microsoft Frontpage2003 網頁編輯製作
Internet Explorer 找尋資料與溝通
Microsoft Word 2003 整理文字資料
Microsoft Notepad 整理文字資料
CuteFTP 上傳網頁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1)專        訪:

利用專訪的機會,對於訪問者說明我們研究的主題及內容。

(2)家長參與:

鼓勵家長共同參與採訪研究活動,並時常上網界博覽會觀看各隊比賽的情況,如有興趣加入網界會員。

(3)專家諮詢:

訪問專家學者,透過專家的諮讓他們了解,我們研究的目標與努力方向。

(4)參與社區:

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讓更多的社區民眾知道我們的研究主題及內容,並由問卷的內容分析得知社區民眾對於紅樹林濕地的知識、想法、行為及態度。

 (5)社區民眾

辦理學校志工紅樹林參訪活動,讓志工也可以了解紅樹林的生態。

(6)學校學生

透過紅樹林的教學推廣與研究內容的分享,達到全校學習紅樹林課程的目標,並透過共同學習與分享,學習到學校本位課程鄉土生態的部分。

   

4.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1)家長:

 

 

在研究採訪過程中,家長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原動力, 大家出力,陪孩子採訪、寫報告,解決交通問題。協助資料分析整理,蒐集相資料與照片。

 

(2)社區人士:

 

 

感謝紅樹林生長區域的居民(大竹圍地區四個里竹圍里、八勢里、民生里、竿蓁里),給予很多寶貴的意見,和指導我們蒐集相關的資料方向,令我們獲益良多。

 

(3) 專家學者:

 

 

感謝環境教育中心阿孝哥的協助。
感謝十三行博物館志工 川夏哥的協助
感謝淡水紅樹林展示館的工作人員與志工。

 

(4)地方耆老

 

 

感謝竹圍文史工作室吳春和老師的協助。

 

(5) 學校團隊:

 

 

1、胡峻豪校長:始終給予我們最大的精神支柱與問題咨詢服務。

 

 

2、陳建興主任:帶領我們研究,並協助網頁製作、生態調查。

 

 

3、邱瓊儀老師:訪談與問卷分析並協助生態觀察與照相紀錄。

4、呂幸宜老師:資料收集、美編上的支援和建議。

   

5.

專題網頁作品智慧財產權說明?

       本次網界文字內容詳細說明參考的書籍或網頁,參考相關書籍在網頁加註參考來源,相關的圖片照片皆為研究及學校提供之照片。

6.

發現﹑教訓﹑和驚奇
 

        水筆仔在紅樹林植物中,屬於比較耐寒的植物,主要分佈在緯度比較高的地區,其分佈面積並不大,在紅樹林中屬於比較稀少的樹種,其主要分佈在大陸、台灣、日本地區,根據相關的歷史研究及生物基因分析,淡水河的水筆仔,應該是外來種紅樹林植物。因淡水河口的水質、土壤、氣候、潮汐、灘地等各種環境因素適合水筆仔生長,所以水筆仔在淡水河口地區迅速的繁衍成長,成為台灣紅樹林面積最大的地區,也是世界面積最大的筆仔純林。
        如何珍惜大自然寶貴生態系統,是當今環境教育重要的課題,本校擁有水筆仔紅樹林珍貴的生態的資源,更應該保護這片大自然的禮物,並利用紅樹林濕地作為環境教育的題材,經本校教學研究的結果,發現,紅樹林生態課程的實施,對於學生在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行為都有正面的提升。本校也積極的推廣紅樹林濕地教育至其他學校、及社區的志工,讓更多人認識紅樹林、親近紅樹林,進而愛護這片紅樹林濕地及其生態系統。

   

 

「水筆仔的新故鄉」貢獻度

參與人員
工作事項
百分比
學生

一、研究主題方向
二、
照相紀錄
三、擬定
研究大綱
四、紀錄訪談內容
五、古蹟研究踏查
六、填寫進度報告
七、資料收集
八、參與網頁製作

50%

指導教師

一、召開小組會議
二、專題研究資料歸納分析
三、專題網頁指導與檢視
四、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五、指導學古蹟研究
六、電腦技術輔導
七、擬定專訪對象及行程
八、尋求家長資源

25%

家長

一、聯繫受訪對象
二、提供交通支援
三、計畫諮詢

10%

社區居民

一、提供相關資料 、問卷訪問

10%

學校教師

一、協助網頁製作
二、網頁美編諮詢

5%